审计证据可靠性如何判断?
大家好,审计证据可靠性如何判断?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审计证据可靠性如何判断?的知识,下面我们开始吧!
判断审计证据可靠性的一般标准有哪些
一般注册会计师会按照下列原则考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扩展资料:
审计证据信息:
1、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如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内部控制手册、询证函的回函、分析师的报告、与竞争者的比较数据等。
2、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如通过检查存货获取存货存在性的证据等。
3、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可靠性强弱的判断原则
证据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判断审计证据可靠性的一般原则包括:
1、从被审计单位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相关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包括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复印、传真或通过拍摄、数字化或其他方式转化成电子形式的文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第三十八条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审计机关应当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第三十九条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审计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时,应当出示审计人员的工作证件和审计通知书副本。第四十条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组的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审计组应当将被审计对象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机关。第四十一条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