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有哪些常见计算方法?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固定资产折旧有哪些常见计算方法?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阅读完,希望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
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通常有哪四种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通常有直线法、加速折旧法、产量法和年限总和法四种方法。
直线法是最常见的折旧计算方法,它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均匀分配到其使用寿命期间。例如,如果一台机器的成本是10,000元,使用寿命为5年,那么每年折旧费用就是2,000元。直线法简单易用,但缺点是它不考虑资产在使用寿命期间的价值变化。
加速折旧法则是在资产使用寿命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以反映资产在使用初期效率较高,价值下降较快的情况。其中一种常见的加速折旧法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它是在每年计提折旧时,将资产剩余价值的双倍作为折旧费用。例如,一台初始成本为10,000元的机器,其第一年的折旧费用为2,000元,第二年的折旧费用为4,000元,以此类推。
产量法则是根据资产的使用量或产量来计算折旧。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生产设备的折旧计算,因为设备的使用程度与其产出直接相关。例如,一台生产机器每年生产1,000件产品,其使用寿命为5年,那么每件产品所分摊的折旧费用就是机器成本的1/5,000。
年限总和法则是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减去预计净残值后,再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资产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例如,一台使用寿命为5年的机器,其第一年的折旧费用为(10,000-1,000)*5/15,第二年的折旧费用为(10,000-1,000)*4/15,以此类推。
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折旧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四种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四种计算方法如下:
一、年限平均法:
1、公式: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年折旧率
2、案例计算:
2020年1月底,甲公司因肺炎原因临时购入一套医疗设备,该设备成本为3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则2020年应计提折旧额按年限平均法计算为:(330-30)/10/12x11=27.5万元。
二、工作量法:
1、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
2、案例计算:
现公司有汽车一辆,该汽车原值为20万元,预计使用10年,每年行驶里程8000公里,净残值率为10%,当月行驶里程2000公里,该汽车的当月折旧额按工作量计算为:20x(1-10%)/10/8000x2000=0.45万元。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1、公式: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
最后两年改为年限平均法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
2、案例计算:
某企业自行建造一条生产线投入使用,该生产线建造成本为30万元,预计净残值0.8万元,使用年限5年。该生产线按双倍余额递减法各年折旧额如下:
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5=40%
第一年应计提折旧额=30x40%=12万元
第二年应计提折旧额=(30-12)x40%=7.2万元
第三年应计提折旧额=(30-12-7.2)x40%=4.32万元
第四、五年应计提折旧额=(30-12-7.2-4.32-0.8)/2=2.84万元
四、年数总和法:
1、公式: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2、年折旧率用一递减分数来表示,将逐期年数相加作为递减分数的分母,将逐期年数倒转顺序分别作为各年递减分数的分子。
3、案例计算:
某企业2019年6月15日购入一台设备,入账价值370万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10万元,2019年该设备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值计算为:(370-10)/(1+2+3+4+5)x5/12x6=60万元。
固定资产折旧有哪些常见计算方法?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内容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再来本站了解知识哦!